Posts OS Structure
Post
Cancel

OS Structure

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

单道批处理

系统将磁带上的第一个作业装入内存,并把运行控制权交给该作业,改作业单独装入内存并独占系统的资源,改作业完成后,返还运行控制权,系统再装入下一个作业;以此处理

缺点:每当运行中的作业发出I/O请求后,cpu便处于等待状态。系统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

多道批处理

用户提交的作业首先存放在外村上形成一个队列,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作业装入内存,这些作业共享各种资源,进一步提高了cpu的利用率

缺点:平均周转时间长,无交互能力

分时系统

一台主机连接若干个终端,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,用户交互式的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,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处理服务请求,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显示结果;

分时系统把cpu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,并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用户服务

特点:

  • 多路性
  • 独立性
  • 及时性
  • 交互性

实时系统

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时间的请求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事件的处理,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

eg:工业(武器)控制系统

多处理机系统

有多个紧密通信的cpu,他们共享计算机总线、外设等

  • 对称多处理
  • 非对称多处理

优点:

  • 增加吞吐量
  • 规模经济
  • 增加可靠性

用户界面

  • Shell
  • GUI

结构

层次结构

操作系统分为若干层,最底层为硬件,最高层为用户接口

优点:构造和调试的简单化,每层只能利用低层次的功能和服务;调试时自下而上,若调试某一层时出错,则错误一定在该层

微内核

将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拿走,只剩下一个更基本、更小的内核

优点:操作系统功能便于扩充

模块

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来生成模块化的内核,操作系统提供核心功能,同时也能加载特定的模块

OLDER POST NEWER POST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

Search Results